8月19日,走进涟源市古塘乡申家村,宽阔整洁的道路,清新宜人的环境,让人感受到新农村的魅力。走进富硒稻米加工厂、富硒走山鸡养殖场、特色经果林采摘休闲示范基地,更是一派欣欣向荣景象。
申家村地处涟源西北部。全村309户1000多位村民,有53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。2018年3月,南华大学第二轮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。500多个日日夜夜,工作队用心用情用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,让这个贫困村脱贫摘帽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“去年我在工作队的帮扶下,养鸡赚了3万多元!”走进村民康雄光的养殖场,他介绍说。
康雄光原来是贫困户。工作队队员伍卫国与他结对帮扶后,鼓励他自主发展产业。经过多次的思想工作,康雄光终于决定发展走山鸡产业,并与贫困户吴选平合作建立了养殖场,养殖土鸡1200多只。他一改过去的懒散习惯,卷起铺盖住进了养鸡场。工作队也多次帮助其提高养殖技术。
土鸡上市阶段,工作队全体队员又当起了义务推销商,并帮助他订制了走山鸡包装纸盒,解决了活鸡长途运输的难题。就这样,康雄光养的鸡当年就销售一空。“今年我除了养鸡还养了3头牛,预计纯利润接近4万元。” 康雄光说。
为了帮助更多贫困户脱贫,工作队开办了“申家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”,邀请专家教授、博士团队为村民带来科技知识和新的观念。目前已举办了17期讲座,培训村民800余人次。
工作队还创新性地实施“帮扶公益金”制度,区分五保户、低保户、有疾病的贫困户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分类帮扶,对勤劳致富的村民(含贫困户)进行奖励。南华大学第二轮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邹海贵介绍,目前全村53户贫困户有49户已实现了脱贫。
扶贫队刚进村时,村里没有一处成熟发展的规模化产业。为了养家糊口,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。
经过细致调研,扶贫队发现,申家村土壤天然富硒,利于种植特色作物,发展富硒农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。
说干就干。南华大学投资100万元,帮助发展特色产业,以村办合作社为经济实体,贫困户以土地、生产资料、人工等方式入股。村里建起了富硒米厂房,能养殖5000只鸡的富硒走山鸡养殖场。150亩的油茶林、300亩的经果林也已初具规模。
2018年,该村销售富硒大米4万公斤、走山鸡1500只、牛猪肉500公斤,价值总额80万余元,增收集体收入近20万元,顺利摘去省级贫困村的帽子。
“村里的经果林已经圆满完成了第一期建设,种植金秋梨200余亩,黄桃100余亩,果树长势喜人,明年黄桃就可以挂果,到了丰收期每亩收入预计能达到1万元。”邹海贵高兴地说。
走进古塘乡卫生院,彩色B超机、数字X光机、生化分析仪器和远程诊疗系统等现代医疗设备一应俱全。今年7月,南华大学健康扶贫基地在这里挂牌,南华大学向古塘乡卫生院捐赠了价值308.26万元的医疗设备,并捐资80万元用于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暨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。南华大学还通过培训和派遣高水平医生坐诊,建立远程会诊中心,让村民们足不出乡,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。
实施村组公路硬化工程,让公路通往每一户;新建邓家岭片区饮水工程,改建申家片区饮水池,让每一户饮用上安全的自来水;对全村两座水库清淤、加固、维修,大大改善了全村的水利灌溉;捐赠垃圾箱规范垃圾存放和处理,积极推进全村“厕所革命”……南华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这一件件实事好事,让申家村焕发出美丽新农村的勃勃生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