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(2024—2028年)》明确了新时代党员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实践路径,为我们推动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体行动指南。南华大学以“四聚焦四强化”创新构建“思想铸魂、分层筑基、数智增效、实践赋能”的工作格局,推动党员教育培训与“双一流”建设同频共振。
聚焦铸魂育人强化理论武装,把牢政治建设定盘星
始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,引导党员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
突出首要政治任务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核心,系统推进其科学体系、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的学习,充分发挥领导干部、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先锋楷模等群体的“头雁效应”,用“关键少数”发挥“关键作用”、以“关键少数”带动“绝大多数”。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专题授课常态化,基层党支部全循环覆盖,形成“以上率下、层层带动”的传导机制,奏响理论学习强音。
突出原原本本学习。坚持读原著、学原文、悟原理,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纳入必修课程,将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等权威著作纳入必修课程,引导党员从理论源头深化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。牢牢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蕴含的规律性认识,以“读原著”促“悟原理”,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,增强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。
突出涵养初心使命。坚持党史、国情和学校发展紧密结合,将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、核工业精神、“医卫精神”融入教育培训全过程,深化党员干部服务“国计民生”的初心使命。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,联动衡阳党史馆、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,开发红色现场教学路线、开展红色故事宣讲,进一步陶冶党性修养。打造拍摄《核建芳华》《守护生命》等特色课程,依托学校校史馆、核科普基地以及“大思政课”基地等,激励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。
聚焦精准施策强化分层培养,构建分类培养坐标系
坚持分级分类对党员开展有组织的专题培训和日常培训,构建“三维立体”培养体系,强化党员培养教育。
实施领导干部“领航计划”。贯彻落实“第一议题”制度,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、专题读书班等形式,做到先学一步、深学一层、多悟一分、走在前列,发挥好领学表率作用。办好“新知学堂”,以处级及以上党员干部为重点,围绕时事热点和科技前沿,每两周一期常态化专题讲学,积极打造领导干部学习教育新阵地。常态化开展处级干部、新提任干部、年轻干部、党组织书记等专题培训班,帮助干部队伍开阔视野、深化认知。
实施青年人才“春苗工程”。打造“学思 践悟 笃行”青年骨干培训班,组织青年干部和教师立足岗位,广泛开展理论宣讲、实践锻炼、建言献策等活动,为干部队伍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。以“理论武装+党性锻炼+专业训练”相结合的方式,定期举办教师党员培训、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双带头人”及高层次人才党员专题培训班。深化“党课开讲啦”“先进事迹宣讲”活动,打造“学习加油站”等学习载体,引导广大教师党员深学细悟。
实施学生党员“铸魂行动”。构建“理论筑基-实践锻造-先锋引领”培养链条。扎实推进“青马工程”,组织引导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、群众工作实践、学校改革发展重大任务中,坚定信念、锻炼能力、敢于担当,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。在核工业集团所属单位、各附属医院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,组织“核你同行”“爱心医疗”等暑期实践专项行动。在学生社区设立“党员先锋岗”“标兵岗”,广泛开展“承诺践诺”“携手同行”“成长问诊台”等学业帮扶活动,突出对青年骨干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。
聚焦数字赋能强化质效提升,构建智慧党建新生态
坚持创新方法载体,建设教育管理平台,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。
打造智慧教育矩阵。以党建工作数字化、智能化建设为抓手,打造集教育、管理、服务为一体的立体式“南华智慧党建”系统。实现党建工作数字化、信息化管理,开展网上组织生活、应知应会测试等工作,围绕学校重点工作开设“榜样在身边”“清廉南华建设”“党务课堂”等特色专栏,宣传先进典型,开展警示教育等。
构建云端理论教学平台。依托中国共产党员网、高校思政网等国家级资源库,搭建“必修+选修+微课”三位一体的云端课程超市。组织专家学者录制优质课程,不断充实在线课程库,为广大党员搭建精准、高效的移动指尖课堂。探索引入AI虚拟讲师、智能问答机器人等技术,构建“即时学、互动学、沉浸学”的移动课堂、云端课堂。
创新教育服务供给模式。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党员教育需求动态分析模型,监测各支部学习活跃度、任务完成率指标。针对不同群体定制“领导干部领航包”“青年教师成长包”“学生党员先锋包”等智能学习方案,动态推送个性化学习包,通过智能推荐引擎实现“人课精准匹配”,激活数字学习生态。
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成效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,在“三个融合”中彰显使命担当。
融入教育强国建设。围绕教育强国建设核心课题,将师生党员教育培训同构建全链条育人体系结合,推进“大思政”格局和文化、网络等多维育人生态。深入实施“对标争先”建设计划和教师党支部“双带头人”强国行专项行动,发挥先锋党员、教师党支部“双带头人”示范带头作用,开展党建联建、教育服务、科技赋能和实践育人,打造系列党建工作室等党员教育品牌,汇聚成建设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。
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。统筹推进党员教育培训与科技创新、成果转化等中心工作的战略协同,构建多维度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。发挥党委在科技创新中的举旗定向作用,将理论学习与“奋进行动”结合,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优化科研布局,确保党员教育服务于科技攻关需求,引导师生从理论学习中汲取力量,增强科技报国的使命感。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,实施师生党员创新能力专项提升计划,锻造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;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,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,为科教兴国注入持续创新动力。
融入区域经济发展。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与湖南经济发展战略深度衔接,依托校地协同创新机制和产学研一体化平台,实现教育体系与区域经济生态的有机融合。创新基层健康服务模式,组织师生党员先锋队开展社区医学知识普及、爱心医疗等专项行动,护航群众健康。组织党员教师牵头对接企业需求,围绕核技术应用、医疗健康等方向,组建跨学科党员创新团队,通过联合科研攻关、产业技术咨询、专利成果转化等多元路径,为省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全链条智力支持,助推产业技术革新、升级。